首页 > 免费试用 > EVIDEO小咚门铃 > 试用报告

小咚门铃——看得见的安全·悉心记录

fromxocean 发表于2016-04-03 16:18 1219阅读 | 评论
TA对产品的总评分: 4.3 外观(5.0分) 实用性(4.0分) 易用性(4.0分)

    门铃Doorbell,即门上的铃,可发出声音提醒主人有客到访。

    我们对于门铃并不陌生,无论是有线门铃,还是无线门铃,几乎家家户户都有安装、都在使用。

    然而,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,随着互联网+理念的提出,随着云计算的迅猛发展,传统的单纯的门铃已经满足不了当代人的日新月异的需求。

    同时,由于日常生活中的诸多不确定因素,在开门前就明确来访者的身份特质,并个性化响应,就如同聘请了一名“居家安全助理”,可带来诸多安全、诸多便利,避免诸多尴尬、诸多麻烦。



【小咚·革新】 

       

   △今天有幸测评的EVIDEO小咚门铃,颠覆传统门铃的设计理念,产品依赖Wi-Fi连接、云端数据和手机APP,让用户的智能手机成为门铃的接收器。

    ——来者何人,一看便知;看得见的安全,悉心记录! 

    本人作为福建人,面对一款来自福建星网锐捷通讯股份有限公司的“互联网+”时代产品,测评时或许会带着一些乡土情结,但依然会坚持客观、公正地从“小咚”的大眼睛里看世界……

    在实测过程中,“小咚”会带给我们怎样的惊喜和触动?“小咚”将与我们一起悉心体验……



【开箱·品鉴】


    “小咚”的外包装采用牛皮纸的材料,一派极简而温馨的风格。

    “EVIDEO”是它的品牌;“小咚门铃”是它的名称;“互联网+”是它的主题。

    通过扫描二维码可快捷查看“使用说明”——这意味着“小咚”倡导低碳环保,不提供纸质版说明书。 然而,没有纸质说明书也存在一些弊端,例如增加了新用户的学习成本,一定程度降低了产品的易用性。


    包装盒背面提供了小咚门铃的基本信息,如官方网站(Evideo-Smart.com)、制造商及地址等。


    “哑光白”的色调给了“小咚”高雅,和大多数小区的白色(或浅色)墙面很配。

    “150g”的重量给了“小咚”轻盈,也确保了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。


    640×480(约合30万)像素的摄像头或许可以勉强达到官方宣传的“清晰画质”,但和“高清”或是“4K”还有很大的距离;摄像头表面覆有透明保护膜,正式使用前可以轻松撕下。

    摄像头上方的小孔是“小咚”的麦克风,后期可用于设置网络时“小咚”和手机APP之间的声波配对。

    高档细腻的工程塑料&细致稳固的做工为官方宣称的“50万次”使用寿命提供了相当的保障;然而,门铃按键的按压需要一定的力度,可以明显感受到阻尼,因此手感欠佳。


    侧身的数个大小不一的洞洞应该是为“小咚”的音响系统所设计,为“小咚”提供了开放式音腔

    因此,“小咚”不仅“明察秋毫”,而且“能说会道”。


    通过按压上方的卡扣,小咚的长方形后盖可以整块拆下(用于电池的安装)。

    后盖上贴有高粘度背胶(解开保护膜后可直接用于门铃的安装)。



【小咚·安装】


    安装前准备:除了门铃主机,唯一的配件就只剩保修卡(合格证)& 黏贴纸(印有“请按门铃”图示);膨胀螺丝、钢钉等配件一律没有——这也决定了安装门铃的过程是个彻头彻尾的“傻瓜化”的过程。

    需要注意的是,有两样东西需要用户自备——5号电池(1.5V,×4)& 无线路由器(提供Wi-Fi网络)。


    撬开后盖的过程比较费劲和生硬,不得不说,这个略显笨拙的后盖设计和传统门铃并无差别。

    说实话,初次拆开后盖时,满满当当的4个5号电池槽位让当时的自己有些懵逼(当时还不知道需要安装那么多电池),毕竟上一次使用需要4个电池的电器是20年前的Game Boy。

    “小咚”的理论电池寿命长达3-6个月,当然,这可能和“小咚”的实际使用频率及电池质量有关。因此,这里推荐使用质量上乘、电量充足的5号电池,或是具有充电功能的5号电池。


    背胶粘贴是安装小咚的唯一方式,安装过程简便,无需钻孔,无需打钉,无需布线,一贴即可。

    背胶粘性颇为出色,贴在门上的“小咚”能抵抗一定的外力,但安全系数显然不如传统的安装方式。


    △“傻瓜化”的安装过程很愉快很迅速地结束了;下一次拆卸应该要等到更换电池的时候。

    本次安装的地点选择了家中的书房,一方面是希望自己读书时不被打扰,让“小咚”为我守护出一片宁静;一方面是因为“小咚”不具备螺丝固定等相对安全的安装方式,较容易就成为了顺手牵羊者的囊中之物。



【APP·初探】


(本次测评环境参数-手机:iPhone5S 32G;路由器:360 Router P2;网络:China Net 20M)

    和绝大多数智能硬件一样,“小咚”的APP提供了苹果(iOS)和安卓(Android)两个版本,均可在应用商城轻松下载,并可兼容主流智能手机。截至发稿时,“小咚”APP的最新版本为 V1.1.3。


     通过手机号或邮箱可以轻松完成“小咚”的注册和登录,以获取基于云端的网络支持和讯息推送。

 

    △APP界面简洁明了;色调搭配基本和谐;UI界面基本合理;重点模块醒目突出。

    (例如:巨大的【+】按钮十分醒目,有助于初次使用时快速绑定“小咚”设备)

    APP的整体设计有点类似Windows 10操作系统的风格,科技感和简约性兼备。

    诸如访客记录等内容以图表的形式直观且生动地显示,一定程度优化了后期用户体验。


    APP的菜单包括“消息中心”、“设备管理”、“用户反馈”、“设置”等功能。

    其中,“消息中心”在首次启动就推送了友好的欢迎讯息;而“设置”可用于关闭声音,避免打扰到家人。



【小咚·连接】

  

    手机连接好Wi-Fi网络是配置“小咚”的必要前提,否则APP会提示“没有连接Wi-FI”。

    “小咚”加电后,温馨的语音提示(中文女声)就自动开始播报,并最终提示成功进入等待配对的状态。

    “小咚”的网络配置可通过“声波配置方式”和“无线配置方式”实现,二者具有异曲同工之处。

  

    我选择的是技术含量略高的声波配置方式,在配置前,需要输入Wi-Fi(目前所连接的Wi-FI)的密码。

    通过遵循“小咚”的语音提示和APP的文字提示,配对流程整体顺利,有点类似支付宝的“声波支付”方式。

    配对要点是:调大手机音量;将音源靠近“小咚”的麦克风直到提示配置成功。



【小咚·体验】



    [定位]

    在开始产品体验前,可以先给门铃取一个容易辨认的名字,例如“大门”、“侧门”、“秘密通道”、“爸妈家”、“儿子家”等,方便在拥有多个门铃时进行准确定位和管理。

    [延迟]

    访客初按门铃后——经过了一段延迟(在相同环境下共测试10次,秒表计时约1.2s-2.1s,门铃主机发出清脆的“叮咚”声。

    门铃主机打响后——又经过了一段延迟(在相同环境下共测试10次,秒表计时约2.3s-5.4s),手机发出“叮咚”声,APP推送信息提示有客人来访。

    这意味着,网络基本通畅的情况下,从门铃按下到手机响应可经历长达7.5s的时间;而官方提供的“小咚”系统唤醒时间为0.3s

    由此可见,在从0.3s到7.5s的过程中,从Wi-Fi到云端,从云端到APP,小咚的数据传输或许经历了不必要的曲折。而在用户本人就在家中的情况下,客人按门铃后近10s才得知有人按铃,这略有些难以接受。  

    [抓拍]

    在小咚自动抓拍第一张访客照片后,手机APP随即开始进行倒计时,此时大约有有10+s的时间窗(我姑且称其为“黄金10+s”)。

    “黄金10+s”期间,我可以点击“相机”按钮再次或多次抓拍访客的照片。

    在“黄金10+s”之后,我无法通过APP对摄像头进行任何操作,例如实时监控、抓拍画面等。 

    [语音]

    共有四种预设好的语音回复(中文,普通话,女声)可供主人根据实际情况选择,点击后门铃将自动向来访者推送语音播报,他们分别是:

    a.“你好,主人马上就来,请稍候”

    b.“你好,主人正在休息,请勿打扰”

    c.“你好,主人正在飞奔而来,请稍候”

    d.“你好,主人暂时不在,请电话联系”

    让主人哭笑不得的是——主人如果真在休息,又要如何按下 “请勿打扰”这个选项呢?并且,以上的语音回复都依赖“主动触发”,无法设置成“自动回复”,这给实际使用过程带来诸多不便。




    [状态显示]

    手机APP主页实时显示了设备状态,如信号强度(一般、良好……)、电池电量(充足、不足……),还直观明朗地展示了访客记录、使用时间等信息。

    然而,如前所述,无人按响门铃时,手机APP无法对“小咚”进行诸如实时监控、实时监听、远程监控、抓拍画面等操作。因此手机APP的拓展功能极其有限——不能实现家居安防等使用功能。

    [多人连接]

    “小咚”可支持多用户连接,理论最大连接数目可达10个,理论上大大方便了“大杂居”的用户。

    然而,实际测评过程中,并没有连接过多用户的必要——毕竟老人用的是老人机,小朋友没配备智能机,多用户连接的实用价值或多或少受到限制。

    [麦克风]

    值得一提的是,“小咚”只负责用摄像头抓拍照片,不以任何方式采集声音,因此,“小咚”的耳朵——麦克风在安装完毕后似乎并没有任何用处,形同虚设。



     [拍摄效果]

    “小咚”摄像头在光线充足、距离得当的情况下成像尚好;辨认出访客是Who应该不成问题。

    诚然,在现实生活中,又有谁能在自带光源、摆好Pose的前提下才按下门铃呢?

    因此,在多数场合下,“小咚”的摄像头像素偏低、对焦欠佳、感光度较差、白平衡失准、无夜视功能等诸多短板显得尤其突出。

    尤其实在夜黑风高、光线微弱的深夜,“小咚”所推送的全黑或接近全黑的照片并没有什么意义。

    [时间轴]

    每次门铃按压所拍摄的一张或多张照片中,最后一张照片会自动存档到云端的访客记录,并生成时间轴。

    除了用于回顾性了解访客容貌,“时间轴”的“照片流”还具有一定的纪念价值和可观赏性,如同刷昔日的“朋友圈”一样妙趣横生,正所谓“看得见的安全,悉心记录”! 

    [访客统计]

    一段时间内的访客情况(可分别以天、周、月为单位)还会以“统计线图”的形式生动、形象且直观地表示,方便主人随时动态评估自己的“受访”频次和趋势。



【优势·缺憾】



     [小咚·优势]  

    a. 外观小巧可人安装过程便捷(傻瓜化)

    b. 基于Wi-Fi和云端的无线连接,极具创新价值;

    c. APP界面简洁,UI设计合理,操作人性化

    d. 个性化语音回复,增添便利,避免尴尬;

    d. 可联动,可抓拍,可回复,可记录,可共享


     [小咚·缺憾] 

    a. 无纸质版说明书,无螺丝钉等用于加固的配件;

    b. 按键手感欠佳,传统电池的安装/更换过程繁琐

    c. 摄像头性能(像素、ISO等)欠佳;拍摄效果差

    d. 网络连接、数据传输存在一定延迟,效率较低;

    e. 无法实现实时监控/监听/抓拍等家居安防功能;

    f. 麦克风在后期形同虚设;多用户连接价值有限;

    g. 语音回复需用户主动触发,无法实现自动回复;

    h. 只可一键“静音”,无法调节音量或更改铃音。



【总结·展望】




    [小咚·建议] 

    a. 改善按键手感;改善供电设计(使用可反复充电的锂电池);

    b. 改善摄像头性能(如提高像素),大幅度提高拍摄效果;

    c. 优化网络架构,提高传输效率,大幅度减少延迟;

    d. 实现远程实时监控/监听/抓拍,实现居家安全防盗功能拓展

    e. 拓展自定义语音选项,增加自动语音回复(不需主动选择);

    f. 可任意调节铃声音量,可随心更换铃声音乐,音随我动;

    g. 添加纸质版说明书(图文并茂)、膨胀螺丝、钢钉等实用配件。


    [小咚·展望] 

    一身素白的外观;一枝独秀的大眼睛;小巧精致的设计;简单实用的功能;依赖Wi-Fi&云端的网络连接;通过APP触手可见的“不速之客”——这是小咚门铃留给我的整体印象。

    门外的世界,从此触手就可清晰得见;居家的安全,从此由“小咚”悉心记录。

    “小咚”的开发团队深耕云计算、下一代网络、移动互联网、物联网和智慧园区五大产业;在网络通讯、可视化、云计算及物联网等领域颇有深厚积淀。

    “小咚”目前的诸多成果便是该团队集体智慧和创新力的集中体现;“小咚”存在的诸多弊端也有望在后期的开拓进取中得到修复和改进——我们相信未来的“小咚”可以看得更清晰、看得更精细、看得更持久。



            

评论()

发表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

关注我们

关注微信更多精彩等着你

意见反馈
关注公众号
在线客服
返回顶部
加载中...